最近《瞬息全宇宙》很火,其中有个细节挺有意思,
那就是堆满一桌子的发票。
美国商家的日常,就充满了记账、报税以及随时可能面临的查账。
很多人会庆幸自己在我国,觉得我们没有美帝税局那么高强度的“查水表”。
但其实,这可能只是因为你没遇到过而已。
论查账,我国税局不见得比美帝要弱。
那么,税务局查账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,到底能有多严呢?
今天这篇,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一、被税局查账,真的很麻烦
千万别不把税局当回事。
实务中,税务局查账可以做到比企业还了解企业自己的程度。
一旦企业被税局查账,你企业就可能要面临大麻烦了。
税局来查账,往往有以下三个特点:
1.抓细节抓到怀疑人生
没经历过的朋友可能不知道,税务局查账,业务流程可以核对到每一笔的程度。
甚至有些你自己已经忘了的事,人税务人员转眼就能给你扒出来。
没碰上不知道厉害,碰到的被扒一层皮都是轻的。
举个例子,
前一段时间,有个老板存在税务不规范被警告了。
但是他没重视,象征性的补了一点,就自以为就没事了。
切换到税务部门角度一看,知错不改是吧。
转眼,直接把这个老板一家五口人的身份证号码全部弄到手,到人民银行查出他开的全部银行卡号,然后,把他们银行里面4年多的流水全部打了出来。
这位老板说,税务局把他叫过去,指着这条流水问对家是谁,指着那个单子问为什么给你打这么多钱,让自己一五一十给交代清楚。
嗯,总的来说,这事儿我倒也觉得是个好事。
经过这么一问,世界上从此就多了一个遵纪守法依法纳税的老板。
“秋后算账”可以说是一大特色,别觉得平时没查就没事,要知道一查就能查个底朝天。
我国税局的调查能力非常强。可以这么说:
只有他们暂时不想办的逃税,没有查不到、不知道的逃税。
之所以没抓你,不是查不到,而是不想查,莫要心存侥幸。
2.查账可以追溯很久
前面说的是查的细,税局还可以查很远。
税局查账,时间也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。
安徽马鞍山一所双语学校,2003年成立的,最近被追缴2003年-2019年这17年间的税款,副校长直接判刑。
2003年那是什么年代,那时的诺基亚最新款手机还是黑白的。
而在那个年代犯下的错,到现在你都得还。
还有一个比较轰动的长沙医学院,被要求补缴学费、住宿费的企业所得税,加上日万分之五的滞纳金,总共要补税3亿多。
虽然医学院不服,走申诉想复议上诉,但是纳税是前置义务,就是说你即便想复议,也得把税先交了。
为什么可以追溯到将近20年前呢?
我们来看《税收征管法》第五十二条规定:
因税务机关的责任,致使纳税人、扣缴义务人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,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、扣缴义务人补缴税款,但是不得加收滞纳金。
因纳税人、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,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,税务机关在3年内可以追征税款、滞纳金;有特殊情况的,追征期可以延长到5年。
对偷税、抗税、骗税的,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、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,不受前款规定期限的限制。
偷税、抗税、骗税,不受期限限制。
税务局查的有多细,有多严,能查多久和多深,没经历过可能真的想象不到。
有些人可能听说了也不信,这就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了。
3、查账你躲不掉
某地方公职人员检查一家企业,企业回复说之前公司搬迁,期间人多手杂,账簿被偷了。
而且戏做得很足,不光有公安机关出具的报警证明,连故事剧情都编得很饱满:
说什么搬运的司机中途去吃饭,回来就发现面包车的后备箱被撬了,包括账簿在内的所有物品全丢了。
简直天衣无缝,连“小偷为什么要偷不值钱的账簿”这个疑点都圆上了。
可惜检查组根本懒得听他们屁话。
账簿丢了是吧?行。
按照《征管法》第三十五条,账簿资料不全,直接给你核定征收。就按你们企业以前备案的财务报表核定。
这企业一看这税额,比老实交代罚款、补缴的钱还要贵好几倍,马上表示有有有,有账簿,有账簿。
不就是个账簿,我请道上的兄弟打听打听是那个瘪三偷的,再把它要回来就是了。
结果,好嘛,没几天账簿还真“找回来”了,这怕不是内鬼偷的。
还是老老实实交税吧。
从该案中我们可以看出,甭管你用什么手段,都避免不了交税。
究其根本,在金税系统不断升级的税收监管中,税局发现猫腻可太简单了:
首先,四流合一方面出现问题,金税系统会直接报警,税局发现异常就会来查你账进一步确认问题。
第二,大数据的应用,无论你做自家账的“技术”有多高超,但你能让你的所有同行跟你保持一直吗?你能让你的上下游配合你那精致的“妆容”吗?
第三,税务稽查,除了经营异常和被举报之外,还有两种稽查方式叫行业专项稽查和随机抽查。
行业专项,比如去年以来的电商主播,薇娅、雪梨等主播一个接一个“消消乐”。
随机抽查,表面没有异常也会面临稽查,如果查出异常将会面临更进一步的稽查处理。
对了,必要的时候,检察院、公安等部门也会协作共同办案。
可以说,金税系统在无形之中布下了天罗地网。
在金税系统监控下,所有的“天衣无缝”都是“皇帝的新装”。
金税系统的强劲之处,具体可以参考我这篇:手把手教你“逃税漏税”一个亿
莫要心存侥幸,税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依法做账,合规纳税,才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真正保障。
二、企业被查账,其实很常见
作为企业,税局是日常打交道最多的部门了。
但提到被税局查账,很多朋友可能会隐隐觉得跟自己没多大关系。
但实际上,税局查账,其实蛮容易触发的。
不少做小本生意的朋友,看多了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欢乐豆罚款,以至于产生幻觉:
一提到“查水表”,就默认是敲打巨头大企业,认为与我小企业无关。
——我企业这么小,犯点错误,没人会追究的。
背后的想法倒也很朴素:敲打大块头能有不错的效果,可俺小企业本就家徒四壁,有问题也不过仨瓜俩枣,何至于兴师动众?
但事实并非如此,
很多时候,税局查水表是不看你企业大小的。
这里有五种情况,都是小公司可能遭到查水表的原因。
1.被上游连累
被上游连累,是常见的被查账的原因之一。
无论你的公司是大是小,如果税务局要查你的上游,他需要找证据,找谁啊?
那自然就找到上下游来了,这个时候就叫协查。
一般像这类稽查和协查,税局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。
是为了某一张票,某一份合同,或者某一笔资金而调查的。
显然,被上游连累而引发的被查账,跟企业的大小并没有什么关系。
2.行业专项检查
国家税务总局每年都会组织一些行业的专业检查和整治活动,各省、市局的稽查部门也会对部分重点税源行业组织轮查。在制定检查计划时,并不是针对某个企业,而是对整体的行业进行检查。
税局专项检查某行业后,这个行业大致的毛利以及税负率范围是不是就有了?
整个行业大规模查账后,然后明显跟行业毛利或税负率有偏离的是不是很显眼?
这种情况,还可能更进一步引发税务稽查。
还有类似的专项治理,由各省、市税务机关自行确定,发现本地某行业、某地区、某税种有严重的偷逃税款隐患,就组织一个阶段的专门检查。
如果你的企业属于被抽中的重点检查行业,被查账可太正常了,跟公司大小也没什么关系。
3.举报投诉
2013年,某市国税局稽查局接到一封实名举报信,反映兰山区某小区内徐某无证经营某知名品牌电动车电池。因为是实名举报,违法违规事项又说得非常清楚,证据也显得非常充分,稽查局随即对此事展开了调查。
但经调查后,徐某经营某知名品牌电车电池的事项是真,但是他无证经营、隐匿收入等事项与事实不符,案源信息数据不全面,税收违法线索不完善,这一案件只能退回处理。
稽查局向举报人Z先生作了解释说明,谁知Z先生非常执着,重复举报、越级举报。于是,稽查局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再进行调查核实,前前后后两三年才处理完该案件。
“其实,这里面就涉及税务稽查选案的另一个重要来源:举报投诉。一旦企业存在经营不规范、财务不健全的情况,或偷税漏税嫌疑,被相关人员掌握了信息并实名举报,如果证据比较充分、事实比较清楚的话,税务稽查也会立案调查,并进行相应的处理。”该案的稽查负责人做出了如上总结。
因为举报而被查账,有一点很有意思,
因为有很多的举报,它还并不是竞争对手给举报的,
为什么?因为举报同行,可能把自己也给连累了。
很多举报,就比如家族企业,更多的都是侄子举报蜀黍、小股东举报大股东,或者是财务高管去直接举报老板。
被举报而遭稽查,于是乎查账被查个底朝天,这也跟公司大小没有多大关系。
4.财务数据异常
税务机关会定期对纳税人申报的税收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、研判,结合数据分析预警平台的提示,识别和判断日常税源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高风险事项,并向稽查部门推送。
有时候并不是说公司数据是真实的就不会被税局查账,如果发生申报数据同比、环比都存在较大异常,比如从经销奥迪变经销奥拓,财务数据自然会有较大波动,这时税局很可能会主动找上门查账来了。
5.随机抽查
2015年8月,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《推进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实施方案》,税务稽查对象的选取不再“任性”,而是采用随机抽查方式确定,以实现执法成本最小化和执法效能最大化,同时促进税法遵从和公平竞争。
简而言之,稽查存在一种随机选案的情况。
因为随机抽查而被查账,这种情况同样和企业大小没什么关系。
以上五种情况,查账的同时往往还会伴随深度税务稽查。
实际上,税务局查账的情况远不止这五种。
6.重点税源。
总局有重点税源企业名单,各省、市、县、区都有。理论上三年查一次。
7.例行年度、半年度,季度和计划内检查。
8.突发事件
比如落马贪腐人员的关联公司,一把手被双规的国企,以及跟官方、国资委等叫板的私企。
还有一种情况,大伙在实际亲身体验前可能是想不到的。
9.享受税费优惠政策
以最近的留抵退税为例,很多朋友都经历过或听过“留抵退税千把块,转眼被通知(查出问题)罚几万”。
税务优惠政策的本质,是严查,没想到吧?
这就是监管部门的艺术。
你要享受优惠,你得交一些材料,如果材料出现异常或者跟金税系统大数据对不上,就喜提税局查水表待遇了。
这里再老生常谈的劝一句,
被税局查账,其实是很容易发生的,
莫要心存侥幸,税网恢恢,疏而不漏。
所以说,企业要么选择合规纳税,啥事没有,还可以享受优惠。
要么被查补缴外加罚款滞纳金,然后被逼着合规纳税,甚至会因为黑历史问题连优惠也没得享受。
除此之外,没有第三条路。
三、查账有商量,执行有尺度
税务稽查力度极大,税局查账也很容易触发,
但查账和稽查都是有法可依的,实际执行都是有尺度的。
我们来看一个案例。
某公司在某市宜阳大道36号开发××项目,2012年1月1日~2013年12月31日内共纳税(费)30277271.71元,在2014年某市稽查局对该公司进行税务稽查时,发现该公司有少缴税款现象,拟对少缴税款处以0.8倍的罚款。
而在后续的调查过程中,该公司始终积极配合,而且鉴于该公司纳税申报情况一贯较好,且为市重点企业,纳税诚信企业,公益事业类亏损行业,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》第六十四条第二款、《江西省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和执行标准》(江西省国家税务局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1号)规定,追缴该公司少缴的税款,对少缴税款处以0.5倍的罚款。
在相关人员的沟通协调下,最终稽查局从拟0.8倍到作出0.5倍处罚决定,该公司也接受了该处罚决定,双方达成了和解。
这里补充说明一下,根据税收征管法第65条:
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,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,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,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、滞纳金,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;构成犯罪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就是说,0.5倍-5倍之间的罚款倍数,税局是有自由裁量权的,配合部分就罚得少,拒不配合的部分就进行重罚。
这里所说的自由裁量权,指的是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,是由税务总局《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规则》公告规定,是指税务机关根据法律、法规和规章的规定,综合考虑税收违法行为的事实、性质、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,选择处罚种类和幅度并作出处罚决定的权力。
也就是说在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范围内,税务局是能够自由裁量的,决定是否处罚,以及处罚的具体比例。
上面提到的案例就是从拟0.8倍调整到了0.5倍罚款,所以我们说,被税务查账很容易触发,而且可以查得很严,但其具体的处理也是有法可依,在自由裁量权的尺度内是有商量的余地的。
关于税局自由裁量权更详细的内容,可以参考我这篇:
企业被税务稽查有什么办法?
当然,税局查账从来不是为了按死企业。
市场上的企业形形色色,有本本分分经营的,但林子大了,总有一部分人在灰色区域横行胡搞乱搞的。
根据不同的查账结果和过程,税局可以把过度乱搞的给重罚加罚并罚,而轻微和相对小的企业可以适度减免处罚。
有了税局的这一层监督,将促使企业从源头开始注意税务规范,这将更有利于维护良好的经商环境,更有利于企业发展。
最后再说两句,
关于税局查账严的问题,最近,有很多走优惠政策流程,尤其是留抵退税的企业应该已经亲身体会了。
现在很多企业相当“怕”的,正是税局突然的关心:你家留抵还没退吗?
这段期间,留抵退税千把块,转眼查出问题罚几万的事情屡见不鲜。
这里小编建议,税务规范是应做的,而且是迟早普及的事情。
去退留抵相当于税务局义务给你家企业做了一次历史筛查。
虽说,不一定是免费的就是了。
但是吧,不规范就像一颗会蓄力的雷,越晚规范隐患就可能越大。
无论是否有留抵可退,税务规范了才不怕查账,才敢大大方方的享受各种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。
在共同富裕的主旋律中,对正经做生意、为GJ创造GDP和就业的企业来说,一定会有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策扶持。